他們對味精之個人看法
陳堇發(沙田小廚主廚)味精適量可提味
越來越多人放棄味精,但沙田小廚的主廚陳堇發卻始終對它不離不棄。
陳堇發說:“味精用得多不好,但如果用得正確,少量的味精,其實是不錯的調味料。”
他說,味精用得太多,會使食物味道變質,效果適得其反,它甚至有礙健康,他就聽說有人因味精敏感而頸項抽筋的。
不過他認為,適量的味精可以達到提味的目的,這就好像吃魚翅,放兩滴醋,魚翅會更好吃一樣,而菜餚完全不放味精,煮出來的菜餚是家庭的味道,不是餐館味道。
任何東西都要有個法有個度,味精的使用也一樣。陳堇發說,味精有很多牌子,應選用品質好的,雜質少的,純正的味精,切忌把味精當作主要的調味料來用。
陳堇發做菜,也用幹貝和雞熬煮的上湯調味,味精是在調味後,才適量的放一點,作用跟放糖和鹽一樣。而湯類、燜的、煲的菜餚一般都不下味精。“比如燜的菜,菜裡可能已有南乳、腐乳、上湯,不用味精已很夠味。”
用味精學問還不只這些。市面上賣的味精基本上有粗針、細針和粉末三種形狀。陳堇發說,粗針狀味精,顆粒大,不易溶解,加入湯中無妨,但不宜炒菜;細針狀味精,顆粒小,較易溶解,適宜炒飯菜;粉狀味精最易溶解,但掌控不當,會凝結成團。他一般用細針狀和粉狀味精,因為質地較好,效果也佳。
陳堇發16歲入行,用味精用了30年,從來沒有食客投訴。他說:“你做的菜有90%的顧客覺得OK,這就可以了。”
譚國輝(和平飯店老板兼主廚)用上湯取代味精
味精這種白色的結晶體,看上去晶瑩剔透吸引人,外表與鹽、糖等調味料分別不大。味精的使用在東方社會包括新加坡、日本、韓國、中國、馬來西亞、泰國等地都很普遍,但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師傅不再使用它,和平飯店的老板兼主廚譚國輝是其中一人。
譚國輝在到新加坡之前,曾在加拿大鑽研烹飪藝術。在加拿大生活了9年,他發現:“加拿大人不習慣用味精調味,從那時開始我就不用味精,直到現在也已好多年了。”譚國輝道出他放棄味精的原因。
譚國輝在富麗華酒店屬下的富麗宮掌廚時,因把盆菜引進新加坡,並加以普及化而名聲大噪。不用味精,身為大廚譚國輝是怎樣留住顧客的心呢?譚國輝自有他的一套,就是一鍋熬上6至8個小時的上湯。這上湯的湯料主要是幹貝、老雞、瘦肉、龍眼幹和胡椒等。譚國輝說:“新加坡不能用雲腿,就得用其他食材替代,所以我在上湯裡加了幹貝和龍眼幹,我還加了胡椒,因為這裡買到的肉類不是冷卻的就是冰凍的,胡椒可以去掉這些肉的膻味。
“這些上湯材料一樣也不能少,比如老雞和瘦肉,只要少了其中一種,你就會覺得這鍋上湯好像少了什麼似的,不對勁。”譚國輝說,足料熬出來的上湯,既有肉的香甜,湯也清,所謂色香味俱全。
譚國輝的和平飯店,天天就靠這鍋湯“吃糊”,不論炒飯、炒菜就用這上湯調味,再以少許無添加味精的雞精粉和糖中和一下,便成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餚了。
用上湯調味,材料加上煤氣費成本肯定增加。譚國輝說:“成本雖然增加了,但你煮出來的菜餚更加美味,更受歡迎,多花一點錢還是值得的。”
司徒國輝(美食家)
堅持用天然食材調味
無所不嘗的美食家司徒國輝發現,西餐很少用味精調味,因為只要選用上等肉類就是天然的味精了。他說,中餐則不同,主要靠調味來使食物美味,許多人就選擇了味精。 味精有提味作用,用味精並沒有錯,錯就錯在人們盲目地依賴味精,有的還選用次等貨,這當然會引起食客不滿,甚至拖累了飲食行業,以致越來越多餐館食肆豎起“沒有味精”的旗幟,要與味精劃清界線,免得被食客嫌棄。
司徒國輝是美食寶典創辦人,也是美食指南“Makansutra”的作者。他認為,味精不是不能用,但要適可而止,而且必須選用上乘品質的,而他本身則堅持不用。
“炒一個河粉,最重要的是鑊氣和配料;煮一個蝦面,最重要的是湯煮得好不好,”司徒國輝說:“只要是真材實料,只要不偷工減料,只要肯下功夫,食物的味道打死跑不掉!”
司徒國輝可說是“真材實料”的崇拜者,他可以不惜成本和時間就為煮出一鍋好蝦面湯。通常他會先用老母雞、肉骨、蝦頭和蝦殼熬湯,他甚至會在湯裡加入大洋蔥頭、江魚仔或魷魚,然後撈起蝦頭和蝦殼,把它炒香,烘幹後,攪成粉末,再放進湯裡。這樣才能煮出一鍋他說的“味道打死跑不掉”的蝦面湯,根本不必加味精了。
不僅如此,司徒國輝還愛在蝦面湯中加入竹蔗、蛤蜊和蘇東。他說,這樣湯就更鮮甜了。
--早報
0 留言:
發佈留言